法治是文明城市的必然選擇,是城市文明的靈魂。立良法方能行善治,從而讓群眾享得到更多的“法治紅利”。去年年底,九江市獲準行使地方立法權,市人大常委會為何將煙花爆竹燃放管理作為九江市首部地方立法項目?目前立法進程如何?
立法之需:燃放煙花爆竹危害大
家有紅白喜事,每逢佳節慶典,常常是煙花漫天、鞭炮不絕的場景,不少市民對此頗有微詞。
近年來,九江城區“半夜搬家炮”現象尤盛。自2009年九江市啟動“兩聲三亂”整治工作以來,雖然此類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時有反彈復辟之勢。“半夜三更,鞭炮聲一響,隨后就是車輛警報聲叫個不停,吵死人的。”市民李沫(化名)對此深有體會,覺得‘半夜搬家炮’有百害而無一益:“這種做法嚴重影響市民的正常休息,尤其是小孩、老人深受其害,想睡個安生覺都成問題;大量燃放煙花鞭炮后有一股嗆鼻的氣味,既污染空氣又產生垃圾,給環衛工人增添不少麻煩。”
不少市民都有類似感受,李沫的抱怨也并非無端亂發牢騷。據相關專家介紹,燃放煙花鞭炮的噪聲可高達135分貝,遠遠超過人的聽覺范圍和耐受限度,而在夜間人們所能接受的噪音不超過45分貝。“半夜搬家炮”可謂“一戶搬家、聲震全城”,嚴重影響居民睡眠質量。而在大氣污染方面,燃放煙花爆竹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氣體彌漫空氣中,對人體的眼、鼻、喉、肺等部位都會造成一定傷害,甚或導致器官功能受損。
而更讓人揪心的是,煙花爆竹常常是火災、人身傷害等事故的“導火索”。隨意、過度地燃放煙花爆竹,一方面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另一方面還會擾亂公共秩序,如群眾驚慌、場面混亂甚至引起群體性事故等,妨害社會管理。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春節假期7天時間里,全市未發生一起重特大火災事故,但是小火災不斷,共有22起,燃放煙花鞭炮是火災頻發的“第一殺手”;今年春節期間,依然是“大火沒有、小火不斷”,在發生的45起火災中,因燃放煙花爆竹和廚房用火以及電器使用不當引發的火災占到了80%。
立法之機:九江被賦地方立法權
市民對煙花鞭炮既“愛”又“恨”,如何加強對煙花鞭炮的管理?這是現實拋給有關職能部門的一道難題。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煙花鞭炮。近年來,九江市全力加速發展,不斷深化改革,在加強“軟環境”建設上進行了諸多探索和創新,先后開展了“兩聲三亂”集中整治城市生活噪音污染、“城市環境百日大會戰”、城區邊街小巷改造等活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治理,成效顯著。但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涉及部門和人員眾多,存在成本高、難度大、手段落后、時間難以持久等諸多難題,如何將工作常態化、法制化,把好的做法、經驗和成果轉化為可持續的長效機制和依法行政的有效依據,亟待地方立法。
轉機出現在去年11月20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宣布:九江符合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基本條件,自省人大常委會決定公布之日起便可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正式被確定為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權的設區市,無疑是九江市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被賦予地方立法權之后,如何把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入立法對象?如何選準立法項目?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開門立法,以多元的參與機制廣納民意:長期以來,市區范圍內煙花爆竹隨意燃放的問題突出,特別是半夜搬家放炮的風俗盛行,廣大市民對此體會深切、反映強烈;在今年全市“兩會”期間,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相關建議或提案,要求規范管理,實現有序燃放,既尊重傳統民俗,又保護公共環境。
規范煙花鞭炮燃放隨之進入立法視野。“九江市制定煙花鞭炮管理相關法規具備可行性。前些年,‘兩聲三亂’集中整治活動對市區煙花爆竹燃放亂象進行過專項治理,煙花爆竹燃放管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心理認同和社會輿論的支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萬祥說道。
萬祥分析,規范燃放煙花鞭炮,對內而言有經驗,在“兩聲三亂”整治工作中,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在實踐中積累了管理經驗,為實施地方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外而言有借鑒,全國很多城市制定了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方面的法規,并在加強城市管理、減少污染物、降低生活噪音、防范意外傷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九江市立法提供了有益參考。
最為關鍵的是,加強煙花鞭炮管理有迫切立法需求。目前,市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工作主要依據2009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九江市禁放煙花爆竹管理暫行規定》、通過專項整治活動來實施的,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加上相應的保障措施等尚不明確,違規燃放的行為仍屢禁不止,廣大市民強烈要求通過地方立法,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為依法行政提供有效依據和手段。
立法之行:“限燃立法”如箭在弦
立法之行,步履初啟;推進立法,任重道遠。
為確保立法項目符合市情、體現民意,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民主立法,廣泛征求意見:發放500多份征求意見函,廣泛征集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組成調研組先后赴有關部門單位開展了專題調研,了解掌握相關職能部門的立法需求和意向;對今年市“兩會”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進行了梳理匯總,發現關于規范城區燃放煙花鞭炮的意見建議比較集中。
在前期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市人大法制委召開了全體會議,對征集到的立法項目建議進行了認真審議,綜合審議情況提出了立法計劃建議,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專題研究,初步擬定了《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建議》(草案)。之后,《九江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經市委第66次常委會審查批準,確定將《九江市城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作為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審議項目。
煙花爆竹管理主要有生產、銷售、運輸、儲存、燃放等環節,結合九江市實際情況,關鍵是要管好燃放環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制定后,將進一步明確執法主管部門和責任分工、限制和禁止燃放區域、禁止燃放的時間、處罰主體和數額等,重點遵循三項原則:不抵觸,不與國家專屬立法權相抵觸、不與上位法的具體條文規定不一致、不與上位法的法律精神相違背;有特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方便解決突出問題的具體規定;可操作,為執法提供方便,有利于解決問題,便于執行、操作。
目前,各項立法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九江市城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草案討論稿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近期將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再次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將于今年7月份對《九江市城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9月份進行第二次審議;審議通過后,將及時上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力爭在今年能夠正式頒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