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接受瀏陽日報“云專訪”
深度講述再次為煙花爆竹發聲、建議“新時代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背后故事
瀏陽花炮制作技藝是瀏陽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花炮制作歷史悠久,圖為匠人在制作花炮。(記者 張迪)
建議摘要
●對煙花爆竹燃放不搞“一刀切”,實施“禁改限”。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堅決反對類似于全省全域禁放“一刀切”這種行為。可參考首都北京的相關政策,沒有實施“一刀切”的禁放政策,而是積極聽取民意,實施“禁改限”。●對煙花爆竹進行科學而嚴格的分級、分類管理。應盡快啟動對《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兩部規范性文件的修訂工作,對煙花爆竹產品進行科學而嚴格的分級、分類管理。出臺城市煙花標準,在現有C、D級煙花爆竹產品的基礎上,按照無噪音、無污染、無人身危害的安全環保要求制定,全面促進產業升級。●國家環境保護部門應修訂PM2.5的標準和考核方法。學界已經公認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煙花爆竹主要為瞬時污染,且污染物以PM10為主,大多可以自然降解。所以建議國家環境保護部門應盡快修訂PM2.5的標準和考核方法。瀏陽日報訊(記者 張可夫)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煙花爆竹是‘國家名片’,要大力支持”“對煙花爆竹燃放不能搞‘一刀切’,要實施‘禁改限’”……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在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新時代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他提出,煙花爆竹民俗文化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時代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支持‘瀏’代表,讓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說出了我們的心聲。”“煙花爆竹供銷產業鏈養活了不知多少家庭,絕不能‘一刀切’。”……這份建議在瀏陽日報微信公眾號“微瀏陽”發布之后,不僅在瀏陽業界引起了熱議,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這是張學武連續第二年向全國兩會提交有關煙花爆竹的建議。作為食品行業、農產品加工業的企業家,頻頻為煙花爆竹行業發聲,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對于煙花爆竹行業又有什么獨特的見解?5月23日,張學武在駐地京西賓館,就煙花爆竹這一議題接受本報記者“云專訪”,講述他對煙花爆竹行業的新看法和新期待。
談建議
煙花爆竹是“國家名片”,需要大力支持
瀏陽日報:您此次赴京帶去了《關于新時代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作為一名食品行業、農產品加工業的企業家,為什么會連續兩年提交有關煙花爆竹的建議?
張學武:我是土生土長的瀏陽人,煙花爆竹伴我長大,我對煙花爆竹深懷感情。第一,煙花爆竹產業是瀏陽的一個重要產業,為瀏陽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二,我認為煙花爆竹和云南白藥一樣,都是“國家名片”,需要大力支持;第三,煙花爆竹是我們國家文化自信的一個體現,具有非常強的儀式感。我參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瀏陽煙花給全世界呈現出的精彩,讓我感到無比自豪。第四,煙花為推動中外國際交流、中國傳統文化輸出、融入“一帶一路”作出積極貢獻。因此,我認為國家應該大力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揚長避短、不搞“一刀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再度為煙花爆竹發聲,不僅因為我是瀏陽人,更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產業。
瀏陽日報:去年您將《讓煙花爆竹在中國城市重現綻放》建議帶到了全國兩會,引發了強烈反響。一年多來,瀏陽花炮有高光時刻、也有波折時期,您對煙花爆竹行業未來發展的看法有什么變化嗎?
張學武:我認為,煙花爆竹行業發展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安全和環保。我是一個做食品的企業家,食品的本質是給人帶來快樂,煙花爆竹也一樣,有很強的儀式感。食品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控制品質,做好研發,還要解決好環保問題。煙花爆竹行業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安全方面有探索,有好的經驗,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我認為煙花爆竹行業也需要做一些凈化。
未來,在環保方面,煙花爆竹行業也要多做一些文章,要多投入一些科研經費,甚至可以爭取國家科技部支持進行立項,通過加大科技投入,爭取實現更大程度上的環保。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煙花可以在更多城市進行燃放。當然,現在瀏陽花炮也是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摸索。
瀏陽日報:從北京世園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世界軍人運動會、杭州G20峰會、澳門回歸20周年等重大慶典活動可以看出,每次國家重大慶典活動都有煙花爆竹絢爛的身姿,您是如何理解的?
張學武:我認為瀏陽花炮是全球一流的,像我們這樣蓬勃發展的國家,極富創意的煙花可以滿足老百姓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我希望有多一些城市,進行慶典慶祝的焰火燃放。同時,我認為一流的城市應該要有焰火燃放的規劃。
瀏陽日報:您在建議中提到,煙花爆竹產業對穩定就業、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有著積極意義。煙花爆竹產業是一個富民產業,您如何看待煙花爆竹產業穩就業這一功能?
張學武:據我了解,全國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2220家,產值670億元。2017年年底,煙花爆竹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從業人員近400萬人。而且我國煙花爆竹生產縣市多為革命老區,企業地處偏僻山區農村。400萬人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所以說煙花爆竹產業對穩就業、保民生以及脫貧攻堅作出了很大貢獻。
談未來
“煙花進景(城)區”,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瀏陽日報:去年,瀏陽舉辦了首屆城市煙花發展論壇,旨在通過推出安全、環保的產品,推動煙花爆竹回歸城市、走進個人的日常消費。您認為煙花爆竹產品未來有沒有可能像鹽津鋪子的產品一樣,擺上超市的貨架?
張學武:我覺得很有可能,煙花爆竹和食品一樣,都是快消品。如果足夠安全、環保,有非常好的創意,一樣可以進超市,城市煙花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我建議行業要建立“城市煙花”的產品規范,要有認證和質檢體系,生產工廠也要有自己的質檢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城市煙花”的破局作用。
瀏陽日報:今年5月份,從瀏陽長興湖畔的創意煙花,到大圍山、銅官窯、湯里等景區的文旅焰火Show和網紅“煙花小屋”,受到廣泛關注。對于“煙花進景(城)區”這一新生事物,您是如何看待的?
張學武:對于產業發展來說,“煙花進景(城)區”是很好的發展方向。景區就是大家放松的場地,像我去過香港的迪士尼樂園,一場好的焰火可以吸引所有游客的關注。我們中國有這么多的旅游景點和旅游勝地,這會是一個極佳的銷售煙花和推廣煙花的渠道。
瀏陽日報:如今,瀏陽煙花爆竹行業不僅更加注重安全、環保,還更加重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在產品文化創意上做加法,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傳播,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了煙花。在您看來,以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出發進行生產,會是瀏陽煙花爆竹行業的突圍之路嗎?
張學武:是的。就像在食品行業,定制化柔性生產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滿足消費群體個性化需求的必要手段。以前是我做什么產品,消費者就用什么商品,現在物質越來越豐富,市場分級分層越來越明顯,需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定制化生產。煙花爆竹也一樣,在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同時,也要不斷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要進行定制生產,建立這樣一種柔性產業鏈來滿足市場需求的變化。
兩會聲音
產銷兩地均發聲
共同推動煙花爆竹健康發展
不只是張學武,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還有不少代表委員為煙花爆竹行業發聲。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建議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禁放改為限放”,全國人大代表、醴陵市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藝術總監)黃小玲則遞交了一份《關于規范地方政府對煙花爆竹實行“一刀切”式禁放政策的建議》。
煙花爆竹是傳承千年的地方民俗產業和富民產業,也是我國的傳統特色文化產業。目前生產主要集中在湘贛毗鄰的醴陵市、瀏陽市、上栗縣、萬載縣四個主產區。
燃放煙花爆竹是彰顯年味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有祛瘟避邪、迎祥納福的意義。為此,王學典建議,各地把禁放煙花爆竹改為限放,并利用高科技和新材料開發爆竹的替代品,使其文化功能得以保留,污染程度和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要用儀式感來強化神圣感,讓民眾在節日中獲得情感寄托。”在王學典看來,每個節日的設立都應有其顯著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內涵。在中華文化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傳統節日之所以能長盛不衰,關鍵在于其精神內核的世代傳承。保護與傳承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就是在光大中國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建構以仁義禮智信為內核、以溫良恭儉讓為外在表現的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
“煙花爆竹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理應依法受到保護。”黃小玲也一直關注煙花爆竹行業的發展,看到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一刀切”式的禁燃煙花爆竹政策引發爭議的問題,她帶來了“各級地方政府應當事實求是,根據國家的立法精神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禁、限放政策,切實杜絕‘一刀切’式的禁放政令”的建議。
黃小玲認為,有些地方政府實行全區域、全時段“一刀切”式的禁放政策,不符合國家的立法精神。而且,當前的煙花爆竹行業已有較為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質量標準,從生產到流通每個環節均有法可依,有標可依。燃放煙花爆竹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一千多年的社會習俗和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黃小玲建議:應對煙花爆竹進行嚴格的分級、分類管理;將煙花爆竹消費稅改為消費終端征收;各級地方政府在制定涉及煙花爆竹禁、限放政策時應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舉行聽證會,并在網絡媒體上征求民意;應該強化煙花爆竹行業資金投入保障。
黃小玲表示,目前已有很多代表委員贊同她的建議,她希望這一份建議最終能夠形成議案。(莫瑜 整理)
瀏陽實踐
“煙花進景(城)區”的瀏陽探索
“煙花小屋”亮相,讓創意驅動營銷
瀏陽日報訊(記者 喻彬彬)今年“五一”期間,12個“煙花小屋”在長興湖公園等瀏陽的旅游景點設立,在煙花爆竹行業中掀起了一波熱潮和關注。
這項舉措,是瀏陽對文化旅游與煙花相融合的探索與嘗試,是推動煙花進景(城)區的重要舉措,而讓煙花能在城區景點售賣和燃放,也是全國首創,成為瀏陽煙花爆竹產業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
在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秘書長張明福看來,煙花進景(城)區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讓外地游客來到瀏陽,通過“煙花小屋”就能買到好看好玩又安全的煙花產品。
“接到不少外地客商電話,咨詢‘煙花小屋’情況,并希望來參觀學習。”瀏陽市星輝煙花爆竹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煙花進景(城)區將大有可為,希望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上進一步發力。比如加強產品的互動性、觀賞性;研發少煙、少硫產品,做到更安全、更環保;向互動、浪漫、唯美方向研發等。
“‘煙花小屋’的出現,可以說給行業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玩具煙花分會副會長、八仙奔鹿煙花董事長羅甲生說,導致禁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煙花爆竹產品的安全與環保問題,行業必須嚴格自律,否則新道路也很難“走下去”。
“煙花小屋”只是煙花進景(城)區項目中的一部分,焰火輸出也是其中重點,兩者相結合,通過創意驅動營銷,將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經濟恢復,景區需重新引爆流量,煙花將是一大亮點。”金生紅鷹煙花總經理葉長征說,文旅融合之下,要進一步加大煙花進景(城)區的推廣力度,不僅需要政府部門支持,更要整個行業齊心協力。
葉長征介紹,在煙花進景(城)區方面可推動城市焰火概念。比如金生煙花在成都天府熊貓塔燃放的電子煙花秀,就吸引了1.6億次的網絡關注和點擊。另外行業要學會“造節”,金生煙花在2017年參與打造的敦煌飛天音樂節,就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也給行業帶來新的爆發點。
“兩個概念基于煙花不僅有節慶屬性,還帶有浪漫屬性。”葉長征說,景區焰火要有根本性改變,需要各平臺整合,鋪就一條新的道路,比如打造煙花聯盟,共享資源,在全國合作推廣,“爭取打造一場屬于整個行業的盛大節會。”
山棗煙花副總經理邱建也有同樣看法,他認為要以用戶思維、網絡思維來進行事件營銷,比如在長沙橘子洲打造網紅打卡點,設置立柱煙花和“煙花小屋”,引爆流量的同時,開啟一場中國版的花火大會,“互聯網思維給了行業未來發展一個很好的機會。”
“將煙花進景(城)區推進下去。”張明福認為,要將好的焰火經驗進行發揚,要把好的煙花產品進行推廣。
未來,瀏陽將逐步推動煙花產品專營專賣專供,繼續擴大“煙花小屋”銷售點的布局,實現國企平臺與花炮產業融合并進,向全國進行復制推薦,傳播瀏陽花炮品牌,刺激文化旅游消費。
來源:新華號 瀏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