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結婚時特別看重一個“喜”字,希望結婚時的儀式和場面隆重而熱烈,而放鞭炮是體現熱鬧的重要形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人在結婚時,即使一窮二白,也要想方設法弄掛爆竹放一放。
中國人之所以在結婚時堅持要放爆竹,是因為“結婚”是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按照傳統的習慣,結婚時沒有煙花爆竹的助興,結婚典禮就有所缺憾,人的一生中就少了一段“響亮”而又“熱鬧”的記憶。
婚禮上放鞭炮同春節放炮一樣,是為了驅逐邪佞。在以前,男婚女嫁是不放鞭炮的,只是后來有兩家姑娘爭一女婿才引起的。傳說有一位姓王的人家給公子娶親。東方欲曉,王家院里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公子身著紅袍,滿面春風。王家老幼及街臨四舍都等待著新娘子到來哩!卯時,端盤提壺的忙客就叫開了: “新娘子到了,快來看啦。”隨著喊聲,王家父老和“月老”都已出門相迎,歡聲、笑聲、夸贊聲接連不斷,優美動聽的嗩吶聲更是響撤云宵。新娘子在一片擁擠聲中,羞答答地進了院子。就在準備給新郎新娘拜天地時,管家突然慌里慌張地跑進來,對王家老爺說: “外邊又抬來一乘大轎,在門前賴著不走,說是同我家公子來結拜夫妻的。”王家老爺聽后,感到很驚訝,便差人去找“月老”。“月老”聽后,也感到莫名其妙,很是迷惑不解。心想:“自己說了一門親事,怎么來了兩抬轎呢? ”“月老”認為奇怪,兩位新娘子長得一模一樣,像對孿生姐妹?;卮鸬膯栐捯餐耆恢?,絲毫不差。“月老”沒法,只好求王家暫停新郎新娘拜天地,帶著新郎新娘前去縣衙評判??h太爺便在大街上升了堂,兩位新娘子各不相讓,互相爭辯,說自己是真的,對方是假的,是妖精變的,弄得縣太爺一時也暈了頭。停了片刻,縣太爺有了主意:“我在這兒豎根兩丈高的柱子,誰若先爬上去,就讓誰和王家公子結為夫妻;誰若爬不上去,就將其趕出去。”隨著一聲令下,先到的那位新娘子旋風似地爬了上去,后者則急得在地上嚎哭不止,怎么也爬不上去。此時,只聽“辟叭、咯”幾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雷子聲,接著幾支帶響的弓箭也一起向柱子頂上的新娘子射去,眾人親眼看到,一縷青煙,直上云宵,摔下來的是一具狐貍的尸體。原來,這位先到的“新娘子”是一只狐貍變的。后來,人們才明白,縣太爺為證實究竟誰是凡人,誰是妖精,才用了讓兩位新娘子爬上兩丈高的柱子的良計。
事實上,一般女子要爬兩丈高的柱子,是很難做到的。既然其中的一個能輕而易舉地爬上柱子的頂端,縣太爺果斷判定其人就是妖精變的,便隨即命差人發箭捉妖。也就從那以后,人們在結婚時,總要先放鞭炮,以示震妖除邪,圖個吉利。這種象征吉利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