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聞網5月11日訊(記者 廖喜張)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今天,株洲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此次株洲有兩個項目進入公示,分別是炎陵縣的瑤拳和醴陵市的煙花爆竹制作技藝(花炮制作技藝)。此前株洲已有9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瑤拳作為瑤族特有的一種古老拳術,至今流傳已逾千年,相傳為瑤民所崇奉的“盤王”所創。現代瑤拳以踢、打、摔、拿、跌撲翻滾為主要招式,而木棒、火鏟、鍋蓋、扁擔、板凳等生產生活用具都可作為武器。武術動作剛猛、彪悍,包括肩臂功、腰功、樁功、鼎功、腿功、滾躺功等各種拳種和器械的單勢動作,充分展現出技擊美和力量美。據悉,2011年,炎陵“瑤拳”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表演類參賽項目銅獎,首次在全國性大賽中露臉。
醴陵花炮起源最早可上溯至唐代,距離現在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當地是煙花的發祥地,也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鄉,被譽為名副其實的“花炮之鄉”。醴陵是中國花炮的主產區之一,又是花炮行業祖師李畋的故鄉,自原始的“爆竹”到現代的鞭炮煙花,其生產工藝、產品藝術、使用范圍,都與民族的風俗習慣、人文教化、文學藝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花炮文化。
據悉,此前株洲已有9個項目分別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分別是炎陵縣的三人龍(第一批)、茶陵縣的客家火龍株洲市(第一批)、攸縣的槚山皮影(第一批)、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藝(第一批);炎陵縣的炎帝傳說(第二批)、炎陵縣的蘇區歌謠(第二批)、炎陵縣的客家山歌(第二批);醴陵市的星子燈(第三批)、茶陵縣的云陽山南岳宮廟會(第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