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時間,屬于瀏陽花炮。剛剛過去的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東道主中國為各國嘉賓燃放了專場焰火,瀏陽花炮在安全、環保的基礎上,著力展現濃厚的中國味道,再次驚艷了全世界;11月25日,湖南經視播出了對曹立軍書記的專訪,瀏陽要斥資千萬征集10個制約花炮發展的技術性難題的消息廣為傳播,瀏陽要推動花炮產業和科技創新的融合的決心,為世人矚目。
為什么在被霧霾“霧傷”,承受了來自各方不小的壓力之后,煙花終于能夠廓清迷霧,重新為世人用熱情和友好擁抱,在APEC這樣的重大國際舞臺綻放?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從APEC焰火晚會上燃放“春夏秋冬”百姓生活場景的內容,以及曹立軍書記堅定提出瀏陽花炮要盡快實現轉型升級來看,瀏陽花炮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非常明晰的思路??要讓外界改變煙花產品是娛樂產品的片面認識,要讓煙花的文化歸屬,重新明確。
從最早的“驅邪除瘴”,到當今的助勢添喜,我們看到,花炮從骨子里是人們精神情感的寄托??更準確地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祈福和敘禮的工具,經過千百年在農耕和翰墨歷史中的積淀,逐漸成為我們的民族文化符號。到現在,生產工藝先進了,產品市場壯大了,那也是無數花炮人專業的知識、智慧和靈感的物化表現,就像NBA的市場不管做到多大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花炮的產業還會不斷壯大,但其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一次的燃放,都能讓人感到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
正因為煙花身上深深的中國烙印,所以誤會也罷,抨擊也罷,人們發現到頭來都無法割舍煙花熱情的訴說,美艷的綻放??只要他是炎黃子孫。正如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說,“我們不應該把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忘卻拋棄了,把很多民俗傷害了、拋棄了,把很多儀式也都拋棄了……一個靜悄悄的春節和普通假日有什么區別?”確實,當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時,燃放鞭炮宣泄揚眉吐氣的喜悅;汶川地震后放花炮展示重建家園的決心;APEC這樣的國際大舞臺以及千家萬戶迎賓送客放花炮傳遞熱情和禮數……應該說,作為沒有語言障礙和文化信仰障礙的觀賞藝術,煙花騰起,就已經是人與人之間無需贅言的心靈溝通情感交流。
文化的繁榮,在于交流,融合,創造,提升。瀏陽是一個有著深厚內蘊的地方,這是花炮文化得以在此生存和繁榮的基礎。11月28日在瀏陽河畔的“湘菜?瀏情”創意音樂焰火大賽,讓我們看到花炮與瀏陽蒸菜完美結合,兩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這意味著,在挖掘花炮文化創意方面,瀏陽人已經走在路上。從雄渾壯闊的山川內蘊,到敢為人先的人文特質,瀏陽這個地杰人靈的地方,已經為花炮在文化層面的發掘提供了現實的平臺,而歷經千年的產業歷史以及冠絕全球的生產實力,也讓科技創新有了堅定的支撐。
當前瀏陽花炮在文化屬性上回歸的大趨勢,非常讓人欣慰,它預示著今后傳統工藝將在突出文化內涵和倚仗科技創新上得到空前的提升,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思路正確了,不光是改變了外界對花炮的認識,更是明確了業內發力的方向,激活創業的信心,產業的繁榮就有了值得期待的理由??梢哉f,文化歸屬的明確,將是瀏陽花炮新騰飛的根本驅動。(作者: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