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始創于2000年,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今年國慶黃金周又將舉辦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開創了亞洲舉辦國際音樂煙花節之先河,被國家旅游局贊為是“中國最具亮采的節慶活動之一”,已經成為上海市的一張亮麗的文化旅游名片。
為什么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歷經15年還長盛不衰?自2000年初開始籌劃起,本人就一直關注著該煙花節,并多次接觸煙花節的組織者,也曾應邀當過煙花節的評委。在此,就我的觀察和理解,對該煙花節的成功經驗進行一次粗淺的分析。
我認為,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的成功,有以下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始終堅持市場化運營的理念。一個常年性的大型文化項目,如果不能采用市場化運營的手段,而只是靠政府拿錢資助的話,那這個項目就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所以,自煙花節開辦起,組織者就確立了堅持市場化運營的理念,除了前三屆由政府給予一點啟動費用之外,以后就再也沒有要過政府一分錢,而且做到了每年盈利。
每屆煙花節都是分三個晚上進行,每晚兩個燃放隊進行比賽。盈利的手段主要是兩個:一是門票收入,二是冠名及廣告收入。
煙花節的門票分為三種,一種是貴賓席,每晚80個席位左右,每席定價800元,每個席位可坐4人;二種是座票,每場銷售14000張左右,每張定價260元(今年調整為230元);三種是站票,每場銷售15000張左右,每張定價70元。每屆的門票都銷售得非常好,這樣,每屆僅門票總收入就可達到1400萬元左右。每年的冠名及廣告收入大約有400萬元,兩項加起來估計每屆能有接近1800萬元的收入。這樣的收入水平足以支撐一個高水平的國際煙花賽事。
2、煙花節的目標市場定位準確。煙花節的舉辦地點在上海浦東的世紀公園內,這里地處浦東的繁華地帶,周邊各種大型企業和國際機構林立,是白領和外籍人士的云集之地,這些具有小資情調的人群當然不會放過每年的國際焰火賽事。定價為200多元的座票每年都會被那些大企業或大機構搶購一空。另外,每年黃金周到上海來旅游的游客特別多,加之回家過節的家庭人群,自然為定價為70元的站票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銷路。
3、組織機構健全,分工明確。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的支持單位是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單位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商務委員會、上海市旅游節組織委員會辦公室。具體的組織實施工作實際上是由上海浦東經貿局、世紀公園、東興公司三家機構負責。經貿局負責總體協調與組織;世紀公園負責提供場地、座位及場地安保;東興公司負責提供燃放設備和設施。
4、始終如一地堅持專業精神。每屆音樂煙花節國際上6個國家著名的煙花公司參加表演比賽,比賽設有音樂煙花表演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煙花產品一、二、三等獎,聘請煙花專家、音樂家、作家等知名人士組成評委組進行評選。每個參賽隊伍都是從報名企業中進行精心挑選的一流焰火燃放隊,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參賽隊,都必須是親自設計、親自派人參加安裝和燃放。燃放的焰火產品都是經過組委會考察認可的優質產品。
5、參與各方都能達到共贏。由于煙花節能做到盈利,組織方獲得利益是肯定的,而且他們給予各參與方的利益也是不小的。每家國外參賽公司可獲得數千美元的設計費,并支付其5個人到上海的路費和食宿;每家國外公司必須找一家中國生產企業為合作單位,為其提供焰火產品和安裝助手,每家中國企業可獲得數十萬元人民幣作為產品和燃放費用;獲得冠軍、亞軍、季軍的參賽隊還可分別得到一筆不小的獎金,同時相應的合作中國企業也可得到獎金。
5、上海人辦事的嚴謹務實。上海人辦事嚴謹務實是出了名的,這體現在煙花節的整個組織工作中,正是因為這種嚴謹務實的作風,才保障了每屆煙花節的成功。
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是煙花文化活動的一面旗幟,上海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希望全國其他地方能多多豎起這樣的旗幟,共同把古老的煙花文化發揚光大。(作者:劉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