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唐朝初年,瘟疫四起,一個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后釋放很大的聲音,爆竹炸開的同時產(chǎn)生出濃烈的煙霧,煙霧彌漫開來,慢慢驅散了空氣中的瘴氣和瘟疫,制止了疫病的流行,這就是爆竹的來歷。
煙花爆竹中的硝煙硫磺究竟能不能除疫,有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目前還沒有確切的依據(jù),但是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古人言之灼灼,要是萬一有效,不是更好嗎?
過年喜慶的日子放鞭炮,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沒有火藥的時候,古人就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fā)聲,驅逐嚇跑瘟神。這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關鍵清脆炸響的聲音能使人精神振奮,釋放一年來的壓力。
然而近年來大家普遍認為,燃放鞭炮釋放的煙塵,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濺出的火星,易引起火災,一些烈性爆竹還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更有專家夸大其詞,說什么放鞭炮除了污染環(huán)境和安全因素,鞭炮的聲音震動還會產(chǎn)生噪音污染。燃放鞭炮它不僅會損害我們的聽力,還會損害人的心血管系統(tǒng);它不但影響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急躁、易怒,還會影響睡眠、造成疲倦等。
社會上一部分人對鞭炮的過度敏感,加上一些專家的推波助瀾,致使人們把對春節(jié)期間放鞭炮這一傳統(tǒng)習俗,看成是一種陋習,于是乎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而沒有了煙花爆竹的點綴,過年就和平時幾乎沒有什么兩樣,沒有了年味兒。
我一向是反對平時燃放煙花爆竹的,因為噼啪一響,浪費極大,可過年還是該有個過年的樣兒,節(jié)省了一年了,浪費這一次又能如何。
借清脆炸響的爆竹聲,驅走過去一年的晦氣,這是其一。振奮人的精神,預示一個好兆頭,這是其二。
第三,都說現(xiàn)在沒有年味兒,啥叫年味兒?爆竹炸裂紛飛的彩衣,空氣中的硫磺硝煙,這也是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