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炮人心中,李畋永遠是花炮界的圖騰。懷著崇敬與感恩,大瑤棠花出口花炮廠的負責人邱順明每年必到現場。
從發明第一枚爆竹至今,花炮產業已延續千年,期間不斷創新,很多生產工序都被機械代替。然而,在這種背景之下,棠花出口花炮廠的絕大多數生產工藝卻依舊保留了傳統的人工生產。
在棠花人看來,煙花產品是有靈性的,需要互動。“每一道工序、每一個配件的細微差異,都需要靠人來感知,這既是種生產活動,也是一種藝術。”生產廠長危德漢告訴記者。
也正是堅守這種傳統的手工生產,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穩定的客源,同時也為大瑤保留了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我們每年要接待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全球各地的外商60余次。”邱順明介紹,客商們均被這種傳統味十足的生產工藝所吸引。
當然,棠花出口花炮廠要堅持靠手工來完成產品的生產,就必須與唐小年這樣的生意人建立聯系。
從2001年開始,唐小年就在大瑤集鎮的花炮大市場經營起一家花炮材料銷售公司,賣的都是花炮生產制作的工具。唐小年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店鋪里到底有多少不同的花炮工具,她只知道,單是鉆頭就不少于10種:尖鉆、叉鉆,長鉆、短鉆,單鉆、雙鉆,粗鉆、細鉆……正因為齊全,大瑤成為全球最大的花炮原輔材料集散地,“人有我有、人無我也有,只要來到大瑤,從一根繩子到一臺機械,生產花炮的所有材料都能一站式買齊。”
“我們的銷售份額占全球的80%以上。”大瑤化工原輔材料商會會長楊傳敏介紹。在大瑤中國花炮市場,共有300余家原材料銷售門面,一年接待的客商達3萬余人次,年銷售額高達20余億。
而正是這種強大的花炮商貿聚合力,讓一些人從中看到了發展旅游的巨大潛力。劉良溱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2015年,劉良溱所在的漢唐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就開始用水墨漫畫的形式表現花炮的發展歷程、制作工序。“道士煉丹、發明火藥”“漿引技藝、猶如撫琴”等等,至今漢唐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已創作出了20幅以花炮為主題的作品。
“水墨是中國國畫,融合漫畫簡單、通俗、有趣的特點,使花炮更容易被接受。”劉良溱的愿望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游客一走進大瑤,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充滿花炮文化風情的小鎮。
在大瑤,不僅花炮人能夠找到自己的所需,普通的游客也能在這里發現花炮的樂趣。“未來五年,我們將做好做精產城融合這篇文章,將花炮元素注入城市靈魂。”大瑤鎮黨委書記周森源說,大瑤將突出“花炮之源、李畋故里”歷史文化底蘊,通過舉辦花炮文化產業博覽會、開設花炮文化精品旅游線路等系列舉措,促進花炮與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發出花炮之源的最強音,展示李畋故里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