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炮炸飛后,村民們飛奔去搶

一男子搶到花炮后,將其高高舉起

花炮節上,村民們正在為八方來客表演舞獅
“搶花炮不僅是‘非遺’,搶到花炮還會帶來好運。”正月十四,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石口村舉行隆重的“花炮節”,八方來客與瑤族同胞一起參與傳統游炮、長鼓舞、搶花炮等系列活動,整個山村一片喜慶熱鬧的景象。
村干部介紹,元大德二年(1298年),千家洞突遇事變,被迫遷徙,千家洞瑤民含淚離別故土,四散而走,其中一支來到石口村定居。每年正月十四固定為會期,舉行搶花炮、跳羊角舞、舞獅等,代代相傳至今。另外,搶花炮活動傳到石口村后,由于人丁興旺,搶花炮人多,一個花炮已不夠搶,所以每年設有兩個花炮,分別供來客和本村人搶。
所謂的“花炮”,是用五色紙、粗紙、自制的土硝,層層卷制成一個“炮”,其上面還插滿五色紙。正月十四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本村少年抬著花炮沿村路游行,他們稱為“游炮”。經過各家各戶時,家人給紅包以示慶賀。下午4時左右,村民抱著“花炮”,打著紅傘,到田中央,點燃引信,待一聲炮響后,炮頭直沖云霄,大家飛奔搶奪花炮。
據村民說,石口村“搶花炮”已經流傳700余年。而石口村的“搶花炮”于2014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資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