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安委會部署
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
2023行動已經展開
如何著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以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中國應急管理報讀者建言獻策
強健企業隱患治理的“核心肌群”
此外,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并重,對遇到矛盾躲著走、碰到問題繞著走、故意規避責任的,堅決嚴肅倒查責任,推動“首問負責制”落地落實。(三言)
為啥“一直在整治、從來沒提升”
前段時間,某部門檢查一家粉塵涉爆企業時,發現幾處重大隱患。事實上,該企業已經開展了多輪整治。類似這樣“一直在整治、從來沒提升”的現象,在不少企業都存在,原因當然很多。其中,個別安委辦成員單位對本行業領域重大隱患排查不徹底,報送信息不積極或質量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
具體說來,主要是“三不”。
首先是認識不足。個別部門主觀認為本行業領域沒有重大隱患,于是,安全監管走過場、隱患查治不到位,甚至個別執法人員在發現重大隱患后,被人情網、利益鏈等牽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按要求上報。部分企業負責人沒有真正認識到“隱患就是事故”,自查自改走過場。
其次是能力不強。一些部門和企業人員認為安全生產沒學問、不用學,只會排查一般性隱患,把握不了深層次矛盾,辨識不出技術性隱患。
最后是標準不清。一些行業領域一直沒有出臺重大隱患判定標準,即使有,多零散見于其他文件。
要想全面摸清重大事故隱患底數,首先必須解決上述“三不”問題。如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案例的宣傳,讓其充分認識到隱患整改不到位可能帶來的“摘帽子、挪位子、罰票子、戴銬子、關廠子”等嚴重后果。通過開展崗位培訓、一人講一課、安全大講堂、專家授課等方式,加強基層監管人員和企業負責人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重大隱患的排查能力,使隱患能夠及時被發現、被識別。相關部門、單位要注意總結摸索,盡快完善重大隱患判定標準。
領導干部要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
地方黨政領導負有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此次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成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地黨政領導干部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的狀況。
作為一名分管鄉鎮應急管理工作的負責人,筆者近年來深切感受到,一些地方存在黨政領導干部重視安全不得法、“三管三必須”落實乏力、班子成員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等問題,反映到隱患排查整治方面,動員、組織、統籌、保障缺乏力度,更不用說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了。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能僅在口頭上、書面上,而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黨政領導干部作為第一責任人,不僅要掛名更要擔責,體現在基層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中,首先就要“知”,力戒有險而不知。比如,某鄉鎮為了增加村居集體經濟收入,想方設法發展村級經濟,或者將回遷小區沿街門面房對外發包,或者將廢棄小學校舍對外出租。在租賃過程中,各方安全責任未明晰,經營戶從裝修到經營不報告、不驗收,甚至出現“三合一”情況。
黨政領導干部在積極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要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涉及安全的問題上,要堅持親自抓、負總責,壓緊壓實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領導責任。同時,注重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充分聽取專業人員的意見建議,將責任細化細分。比如,在開展各類隱患查治專項行動中,可以實行專班推動,從相關部門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專業專責隊伍,扁平化、一體化運行等。
要“督辦”也要“幫辦協辦”
前不久,筆者所在的縣應急管理局發現,某危化品企業存在一處重大隱患。在掛牌督辦的同時,局里積極組織專家上門服務,幫助企業優化技術改造方案;協調工信部門為該企業辦理“技改貸”,幫助企業解決了技改資金困難。很快,這處重大事故隱患得以整改。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安全生產形勢復雜嚴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企業面對重大事故隱患,很可能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等自身無法解決的難題。對此,政府監管部門要切實轉變作風,積極擔當作為,既要“督辦”,也要“幫辦協辦”,在重大隱患整改關鍵時刻,幫一把、扶一把,在守好安全底線的同時,切實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哪些隱患要“幫辦協辦”?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提升站位,摸清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底數,深入剖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強化科技賦能,按照先急后緩、先大后小、先標后本的原則,把防控重大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作為重中之重,實施“預防式”監管新模式,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
來源:應急管理部、中國應急管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