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被韓國申遺了,中國還要禁止放煙花嗎?
發布時間:2022-12-26 作者:遼寧煙花爆竹 瀏覽次數:4807
煙花爆竹在我國產生的歷史已經超過了2000年。最早的爆竹是把竹片扔到篝火中,從而產生了噼里啪啦的聲音,因此才叫爆竹。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畬田行》就寫過爆竹:"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
一、出于安全考慮,煙花爆竹在2014年開始逐漸全面禁止
然而近年來,出于環保和安全的因素,我國基本上不再允許民間隨意使用煙花和爆竹。
我國在2014年開始有城市控制煙花爆竹的排放,到年底,全國制定煙花爆竹禁放政策的城市有138個。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等大中城市限制排放煙花爆竹,義烏、曲阜等縣級市也開始執行。
河南省自2019年正式實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以洛陽為例,整個洛陽地區,除了音樂噴泉定期排放煙花外,其他地方基本不允許放煙花爆竹。而在2020年以后,整個河南地區都很少再有煙花爆竹了,很多婚禮以及過年氣氛都是用電子爆竹來代替了。
誠然放爆竹會帶來安全隱患,比如之前發生過多次火災。2006年1月,林州市煙花制造公司爆炸,造成16人死亡。同年6月湖南省郴州爆竹爆炸,死亡6人。8月四川省崇州市有爆炸,死傷好幾人。2009年山東省濰坊市爆竹加工失孤,13人死亡。所以說,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控制煙花爆竹的生產是非常必要的。
二、要看到煙花爆竹誕生這么多年,是有其歷史文化底蘊存在的。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元日》詩中唱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多美好的節日景象,可見爆竹和煙花在我們生活中的文化氛圍。
而我們在重陽節,清明節,婚喪嫁娶之中都是離不開爆竹的。這不是封建陋習,是我們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而如今,卻全面禁止了,實在是殊為可惜。
從端午節到漢服,從漢字到印刷術,韓國事事爭先。因為對韓國人來說,這些東西確實起源于中國,但人家也是用了很多年,他說成自己的自然也就有點邏輯在里面。
而如今,韓國人對我們的煙花爆竹也下手了。2020年,聯合國通過了韓國對于燃燈會的申遺申請。而燃燈會是遍及整個韓國的風俗。是農歷四月初八為慶祝佛祖誕辰而舉行的歷史悠久的佛教活動,有個特點就是煙花以及花燈。
這習俗據說起源于朝鮮的新羅時代,也就是大約在公元前57年至935年,朝鮮半島自古被中原斷斷續續統治,因此文化交融更是在所難免。而日本的睡魔祭最大的特點也是煙火燈會。
韓國燃燈會的申遺,怎么看都是在打我們的臉而更過分的是,韓國人把中國習俗據為己有,甚至還會倒打一耙。比如“三千年來第一美女”鞠婧祎的影視劇《如意芳霏》就被韓國網友群起而攻,說中國電視抄襲韓國習俗。
所以拋開所謂的煙花爆竹污染空氣的說法,也不提煙花爆竹容易引發火災這些比較現實的問題。單就韓國人聲稱煙花是他們發明的這個假設而言,是不會因此放開限制的。
中國煙花竟被韓國申遺!老祖宗作何感想?春節禁止燃放是原罪。
“我們”對于韓國人搶文化這事,沒做什么。我們只是在干著急罷了,但“我們”看上去一點都不著急。韓國人也不怎么過燃燈節了,依然申遺。日本人現在也沒幾個人玩圍棋了,依然反客為主說要在奧運會時宣傳圍棋文化。
文化輸出當然要注意安全問題,但以偏概全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我們的文化,是我們自己不重視,才給了日本和韓國剽竊的機會。
我們現在的最大問題是:
幾乎不重視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我們的春節不再放煙花爆竹,也不再走親串友,我們的清明節不再燒黃紙,中秋節也沒有了家庭大團圓,端午成了逛商場的節日。
反而對圣誕節、感恩節的宣傳鋪天蓋地。春節和中秋成了送禮的節日,卻沒有拜年、親情互動的節日內核。我們只有過節的形式,卻沒了內在的文化。
而日本和韓國卻把我們丟棄的文化視若珍寶,他們一再剽竊中國傳統文化,甚至還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這是應該引起國人深思的。當我們在崇尚西洋文化,我們的文化卻在流失。
再不讓放煙花,韓國就把中國的煙花爆竹申遺了。煙花爆竹有危害,但是是可以控制的,我支持有限度的恢復煙花爆竹的生產和節日排放,因為這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當我們失去了,也許它真的會成為別國的文化遺產,而非我們的。
我不希望50年以后,中國的孩子們說:“煙花是韓國的,并不是中國。”那將是巨大的諷刺。
暫無評論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