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為煙花爆竹發聲,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刺繡生產部主任成新湘建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成新湘建議盡快啟動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受訪者供圖
建議摘要
●煙花爆竹文化是世界精神文化的代表,也是世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煙花爆竹更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品。就憑中國煙花爆竹對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深遠貢獻,將其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名正言順的。
●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加之惡性價格競爭,使得中國煙花爆竹的一些優質產品被大量偷工減料的劣質產品排擠,進入一種低質低價的惡性循環,最終造成生產和市場銷售都難以為繼,均已走到消亡的邊緣,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一種很好的保護途徑。
又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為煙花爆竹產業發聲。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刺繡生產部主任成新湘提交了《關于促進中國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
身為刺繡藝術大師,為什么會提交一份關于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遺的建議?3月10日,本報記者采訪了身在北京的成新湘。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可夫
建議來自于一次扎實的調研
瀏陽花炮制作技藝和湘繡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成新湘一直從事湘繡藝術的傳承和推廣,對于非遺保護和傳承這個話題格外關注。
“提交建議的起因,來自于年初一次扎實的調研。”成新湘說,今年1月15日,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發展促進會的組織下,成新湘來到瀏陽,與瀏陽市應急管理局、市鞭炮煙花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和市煙花爆竹總會行業專家,就如何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座談,聽取征集相關的建議。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從煙花鞭炮燃放習俗、安全環保、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提議通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強分類管理、完善法規等舉措,助推煙花爆竹產業健康發展。
“我們還實地考察了東信煙花集團,并與瀏陽花炮產業業內人士進行了座談。他們的發言內容豐富,講的全是干貨,并希望我以代表身份反映他們的聲音。”成新湘認真聽取了這些建議,表示將盡到人民代表的職責,認真收集和整理好大家的寶貴建議,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相關建議。
“煙花爆竹是老百姓表達美好希望、抒發幸福情感的文化產品,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我是湖南人,肯定要為我們本土非遺品牌助力。”經過扎實的調研和準備,全國“兩會”期間,成新湘提交了《關于促進中國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
建議“打捆申報”,盡快啟動申遺工作
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那時叫做“爆祭”。從古至今,每逢佳節、盛會燃放煙花爆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習俗、一種文化符號。
成新湘介紹,花炮業界人士透露,日本、韓國煙花界早有將煙花制作技藝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聲,如果被他國搶先申報成功,對我國花炮文化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地位都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為此,成新湘建議,盡快啟動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統一牽頭組織申報工作,由財政部安排申報專項資金,盡早成立相關專家組,并協調湖南省、江西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整理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進行“打捆申報”;盡快制定工作計劃和方案,啟動具體工作。由中國煙花爆竹協會牽頭,聯合全國煙花爆竹各行業組織、煙花爆竹民俗文化研究機構組織參與有關申遺活動。
同時,為貫徹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促進煙花爆竹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與安全持續發展,成新湘還建議盡快啟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的修訂,推進依法規范、依法管理煙花爆竹燃放。
“我認為瀏陽花炮與湘繡兩個非遺項目可以相互借鑒學習,繼承好核心技藝,打造品牌,緊跟時代,研創反映這個時代精神的產品,一起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作貢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構建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的新高地。”成新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