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過年了,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內心已經不再期待過年了,換言之:過年沒那味了。
知乎上曾有人說:我們之所以不再期待過年及各種節日,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每天各種承受各種壓力和焦慮,已經不可能再像童年般的無憂無慮了。
但事實并非如此,主要原因在于過年不再像過去般有儀式感了。
01 煙花爆竹的消失,打消了愛熱鬧的心
傳言,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每年除夕夜的時候,它都會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們非常害怕。
有一年,“年”被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另一邊它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村民們知道它怕聲音、紅色、火光的弱點后,便每年的除夕夜都要放鞭炮嚇跑“年”。
雖然長大后知道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內心依然習慣這個故事的存在,同時更希望一連串的爆竹能炸掉過去的不愉快。
但如今,為了保護環境很多地方都取消了煙花爆竹,取而代之的是用氣球等代替。雖然聲音沒變,但味道已經變了。
以前過年的時候,總是天還沒亮就被鞭炮炸醒,內心非但不生氣,反而有些欣喜。因為愛熱鬧的我們被鞭炮連天的響聲打破了平常日子的平淡,隨之而來的就是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
02 富足的生活讓我們對過年不再期待
俗話說,見過的世面越多,期待就越少。對待過年依舊如此,以往,我們期待過年,是因為這天,我們才有新衣服新鞋穿,才能收到壓歲錢可以買心中渴望已久的東西。
雖然現在的小孩子衣食不愁,但新年新氣象,過年得有儀式感,給小孩買一套拜年服,讓他們記住這個特別的節日,送親戚小孩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套唐服不僅保暖,而且百搭;具有時代氣息但又不失潮流,絕對是送給小朋友最好的新年禮物。
而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有,不用再為了新衣服新鞋等到過年,也不用再為了零花錢等到過年。
因為以前人人渴望的這些,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滿足。當我們對過年不再有所求時,我們又怎么會期待過年呢?
03 淡漠的人情世故讓我們不再喜歡過年
每年過年前的一個月,爸媽都會準備臘魚、臘肉等年貨,為的就是招待親戚朋友。不僅親戚會來自己家串門,自己和家人也要去親戚家串門,俗稱“拜年”。
每個人都在為各自的生活奔波,只有過年這幾天才有時間和親朋好友相聚,看看彼此一年的變化。
以前的親朋之間感情深厚,是因為他們互幫互助,彼此經常聯絡;而如今的感情只能一年見一次,久而久之,連這一次的相聚都不愿意再維持。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所謂的親戚不能雪中送炭,也不能錦上添花時,似乎也就不用再聯系的必要。
04 為了家人,常回家看看
陳紅的《常回家看看》歌詞是這樣寫的: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愿,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3歲以前,家是全部,可以每天陪著父母;6歲以后,家是早上和晚上,只有晚上才能陪著父母;18歲以后,家是暑假和寒假,只有三個月的時間陪伴父母;22歲以后,家是過年,只有十幾天的時間陪伴父母。
人生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逐漸減少,所以請珍惜來之不易的時刻。
為了父母,為了家人,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