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花炮產業政策從緊和市場萎縮的雙重考驗,上栗縣以“五型”政府建設為引領,著力破解花炮產業“一業獨大”局面,通過“定人定企定策”,組織干部掛點幫扶,一廠一策、精準施策,引導花炮產業向四個方面轉型發展,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社會穩健發展。
一是向“新興產業”轉。搶抓贛湘區域合作機遇,高標準規劃建設贛湘合作工業園,盤活花炮產業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平整土地4000余畝,建成100萬平米標準廠房,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吸引伍子醉、豐達興、聯錦成等一批優質企業落戶,承接花炮產業轉移勞動力萬余人。全面推行“鏈長制”,加快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補齊產業短板,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藥品、新能源等為新興產業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引進優質項目256個,簽約金額達734.45億元,新興產業項目占比達70.59%,成為產業轉型的中堅力量和后勁支撐。2016年以來,工業園區企業從31家發展至96家,綜合排名也從全省第95名躍升至第34位,實現了入園企業連續三年倍增、產值稅收三年翻番、園區排名三年連跳。全縣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從2016年的37%提升到現在的69%,花炮產業稅收占比從2016年37.59%下降到現在的24.65%。
二是向“四化兩型”轉。全局規劃花炮產業發展布局,推動花炮產業向“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環保型”高端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利用花炮產業引導基金、“流轉貸”等扶持政策為企業融資24.98億元,組建花炮集團52家,機械化生產全面覆蓋,“智慧安監”全面推廣,推出50余項省級以上認證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花炮本質安全有效提升。堅決整頓淘汰小弱散,目前整頓退出企業209家,137家企業成功轉產,花炮企業從2016年的585家減少到現在的341家,第五輪換發證后將保留228家,實現“到2020年減少60%”的目標任務。支持幫扶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設立海關、商檢專門辦事機構,培育專業化煙花爆竹物流公司,節省三分之一的報關時間和物流成本。2019年花炮出口值同比增長5.37%,海外市場占有額達40%;今年上半年監裝煙花爆竹標柜5458個,同比增長23.26%。
三是向“文化旅游”轉。持續擦亮“花炮之源”“禪宗之光”“溶洞之奇”特色文化品牌,促進花炮產業與文旅產業全面融合。將花炮文化充分融入城市建設,打造系列李畋花炮人文景觀,建成集燃放、展示、文創、游購于一體的花炮文化博覽園,使花炮文化可觸、可感、可體驗。全面綻放千年花炮魅力,成功舉辦7·17上栗之夜世界創意焰火藝術匯演,實現以花炮節慶文化帶動消費文化,上演了萬人觀賞十萬絢麗煙花的文化盛宴,有效促進消費升級。以創建楊岐山風景名勝區5A景區為龍頭,加快實施楊岐祖庭擴建改造、一方禪意文化創意園等項目,大幅提升景區景觀品質。在全省率先推出夜間旅游模式,景區接待游客人次21萬余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55.6%,門票收入較同期增長32.43%。
四是向“高效農業”轉。堅持以黑山羊、油茶、肉兔、桑蠶等特色農業為發展方向,幫助指導企業轉型發展現代農業。成立產業協會引領,出臺貼息貸款扶持政策,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全面鋪開,形成了長平黑山羊、東源油茶、金山肉兔、雞冠山桑蠶、桐木蔬菜等“一鄉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137家已成功轉產的花炮企業中,98家轉型發展農業種植養殖,占72.3%,涌現了臻利兔業、鑫農兔業等轉產典型企業。全縣有肉兔養殖戶300余戶,帶動60多戶貧困戶從事肉兔養殖,桑蠶養殖戶140余戶,桑葉種植面積2000余畝,吸收2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農業產業化新型經營主體由2016年的721家發展到現在的150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