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馬維輝 北京報道
黃海輝一直想找“隔壁”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下稱“環科院”)一起合作搞個實驗,看看煙花爆竹的污染到底有多大。
黃海輝是中國煙花爆竹協會的秘書長,他們的辦公地址是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32號安全大廈,往北500多米就是環科院,步行還不到10分鐘的距離。
雙方目前還無緣合作,但公開表露出來的意思顯然有點分歧。1月24日,煙花爆竹協會剛剛發文稱,“中國煙花之鄉”——湖南瀏陽2018年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4天,足見空氣污染與燃放煙花爆竹無關。2月3日,環科院內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就發布文章,細數了煙花爆竹的“七宗罪”。
因為環保的原因,煙花爆竹近年來屢屢被地方政府禁限放。黃海輝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全國禁限放的城市已經達到800多個了。以北京為例,去年春節期間的零售網點還有87個,今年就減少到37個,少了一半多。
這對煙花爆竹銷量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根據北京市熊貓煙花有限公司(下稱“熊貓煙花”)向本報提供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全市總銷量是2.3萬箱左右。而在2009年,這一數字還是60萬箱。10年間,北京市春節檔煙花爆竹的銷量減少了96.16%。
1400多年前,生于唐朝的“花炮祖師”李畋為了驅逐瘴癘發明了煙花爆竹,并且受到了老百姓的廣泛歡迎。他可能不會想到,自己的發明最后竟然是因為“危害健康”的原因走向了消亡。
賣煙花的改行賣茶葉了
種種跡象表明,煙花爆竹的燃放量正在逐年走低。
往年春節,清掃大量的花炮垃圾往往是令環衛工人頭疼的一件事。但今年,福州市西二環的環衛工人發現,以前裝滿4大桶的垃圾,如今只剩下不到2個垃圾桶了。市急救中心、市中醫院等醫療機構接到的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受傷的患者也比往年明顯減少。在北京,除夕夜間至初一清晨的燃放高峰時段,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5.7%,就連火災數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4.1%。
于東(化名),原熊貓煙花市場部經理。本報記者聯系上他的時候,才知道他已經離開熊貓煙花3年多了,提起自己的老本行,于東還是有點“心有不甘”的感覺。
他介紹說,北京市一共有三家具有煙花爆竹零售牌照的公司,但現在還在做的只剩下熊貓煙花一家。就連熊貓煙花的主業也不在煙花爆竹這一塊了,而是轉為了互聯網金融。以前,熊貓煙花的辦公室在朝陽區弘燕路,租的寫字樓。現在則搬到了偏僻的房山區,與庫房合并辦公了。
“說白了還是沒有人了,以前春節可以賣到正月十五,現在則只能賣到初五。今年全北京一共只有37個銷售網點,以前光朝陽區就能有100多個。”于東說,“網點越來越少,銷售季節越來越短,也沒必要養活太多人了。”
回想往日時光,最好的時候還是2008年前后。2005年,北京市由“禁放”改為“限放”,壓抑了多年的市場需求被集中釋放出來,再加上2008年奧運會上的“大腳印”,煙花爆竹突然間就迎來了“黃金時期”。2009年春節,北京市三大花炮批發商的備貨量是75.5萬箱,最終賣出去60萬箱,比前一年增加了37%。
十年后的今天,北京市春節檔煙花爆竹的備貨量已經只剩下4萬箱,還不到當年的零頭。
不能“一禁了之”
煙花遇冷,不光是在北京。
大年初七一上班,煙花爆竹協會就向會員企業收集春節檔銷量的數據,情況并不樂觀。浙江下降了30%,福建下降40%,河北下降20%,安徽下降30%,天津下降100%,山東、四川和遼寧則基本持平。
“我們內部會商形勢,基本判斷是全國總銷量下降20%左右。”黃海輝說。
以協會的一家會員單位為例,春節期間在中部某省份的銷量下滑了60%,其中縣城及以上城市的銷量更是“全軍覆沒”。而在往年,這個級別的市場要占該公司總銷量的70%以上。
為啥“全軍覆沒”?原因與政策有關。今年,該省發文要求全省縣城及以上城市實施“雙禁”(禁止銷售、禁止燃放),個別縣市在執行時又擴大了“雙禁”的范圍,對縣城周邊的鄉鎮也做出禁放要求,使得“雙禁”區域的銷量下降嚴重。
“煙花爆竹銷量下降有多方面的因素,如‘8項規定’實施后,政府和國企組織焰火晚會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受到限制;2014年‘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后,大型活動也減少了。”黃海輝說,“但關鍵的原因還是環保禁限放,國家現在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方式是‘數天數’,一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不到要求,就會被問責。”
在環保高壓態勢之下,部分地方政府開始矯枉過正,有的推出了“一刀切”式的禁限放政策,還有的甚至是全區域禁放,例如天津。但問題是,禁限放管得住“正規軍”,管不住“游擊隊”。有的“正規軍”甚至會搖身一變,變成“游擊隊”。他們有供貨渠道,有客戶需求,生意照做不誤,使得煙花爆竹“打而不絕,禁而不止”。
2月20日,國務院安委會剛剛通報案例:2月5日,廣西柳州一家便利店發生煙花爆竹燃爆,造成5人死亡。據了解,事發便利店以前就從事過煙花爆竹零售,但2019年申請零售經營許可時未獲批準,然后擅自非法經營,最終造成事故。
“治理煙花爆竹和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要讓生產和銷售‘明著來’。有管理的起碼還知道危險在哪,搞成地下的才更加危險。”黃海輝說,“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
“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符號”
可以說,煙花爆竹這個行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那么,企業都在干什么呢?
有的企業選擇打價格戰,同時在成本上偷工減料。號稱1萬響的爆竹,實際上可能只有8000發,反正也沒有人真正會去數,行業內管這種產品叫“拉稀炮”。
“對于全行業來講,這種行為就是慢性自殺,劣幣驅逐良幣,最后把整個行業的名聲搞壞了。”黃海輝說,所以,協會要求會員企業都要加強自律,把產品質量搞上去,提質增效。
對外,煙花爆竹協會也在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整個2018年,協會已經給各地政府發過40多個函件了,都是為了協調禁限放問題,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很多地方沒有把禁限放政策走得更加極端”。
去年底,煙花爆竹協會就分別給湖南省和江西省發函,建議出臺“杜絕禁限放‘一刀切’”的意見。江西省復函做出了回應,湖南省則聽取協會意見,于今年1月9日由4廳局聯合下文,要求省內各地科學制定煙花爆竹禁限放政策,避免禁限放“一刀切”。
今年,煙花爆竹協會還將組團參加在墨西哥舉行的第17屆國際煙花大會,并在會上正式提出申辦2021年第18屆國際煙花大會的申請。
“國際煙花大會相當于煙花界的‘奧林匹克’,是行業最高層次的會議,參加者都是行業領袖,所以對貿易的拉動作用特別大,有助于促進中國煙花的出口。”黃海輝解釋說。
在日本,每年8月都會舉行盛大的煙火大會,這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傳統節目。而在黃海輝看來,煙花爆竹在中國同樣具有保留的價值。比如說,它可以起到扶貧的作用,煙花爆竹主產區瀏陽和醴陵過去都是貧困縣,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扶持煙花爆竹產業,兩者雙雙進入了國家百強縣的行列。
由于安全原因,煙花爆竹是手工性很強的行業,機械化比例偏低。一箱價值100元的煙花,其中25元都是支付給工人的工資。長沙市400億元的煙花爆竹產值,就能讓35萬個農民工實現就業。
“煙花爆竹的主產縣基本上沒有出去打工的,也很少有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黃海輝說。
在他看來,煙花爆竹還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現在都在提倡“四個自信”,煙花爆竹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春節期間放鞭炮、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
“2013年農歷新年,美國郵政總局就發行過一套以爆竹為主體圖案的生肖郵票。在全世界范圍內,煙花爆竹是最能夠代表中國的、具有明顯中國文化特色的東西之一。”黃海輝說。